Please hit "WEBCASTS"

Search form

Webcast RSS

English

Let’s look at how the New Testament in the Bible came about.

 

Acts 1:1-2

1 In my former book, Theophilus, I wrote about all that Jesus began to do and to teach until the day he was taken up to heaven, after giving instructions through the Holy Spirit to the apostles he had chosen.

 

read more
on 27 Feb 2019 6:07 AM
Chinese, Simplified

亲爱的弟兄姐妹,大家平安,我是苏老师。我们继续第二课——《门徒的自我形象》

我们是一个尊贵的人,因为上帝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的形象是尊贵的,所以我们也是尊贵的。因为这样,自卑不应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相反,我们要丢弃它,去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为什么呢?因为约翰福音3:16很清楚地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马可福音8:36-37也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这两节经文告诉我们,上帝看我们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如果将世界和我们做个比较,你认为神看何者为重?如果把你的生命放在天枰的一边,把房地产放在另一边去称一称,你会发觉到上帝说:“你比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更加宝贵。”你看,这是何等的尊重我们。

我们原是不配的罪人,神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

read more
on 27 Feb 2019 5:53 AM
Chinese, Simplified

      保罗重申爱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价值,并把爱和别的恩赐作对照比较,借以说明爱的永恒性。“爱是永不止息”就把保罗的论点道了出来。保罗指出,所有的恩赐都是暂时有效的,只在今生有效,将来在天上也就失去功能和意义,唯独爱与创造之神的性格一致,人也借此得以建立与神的关系,因此是没有终期永远长存的。保罗把爱和其他恩赐作了对照,列举了三个例子,其中“先知讲道”是保罗强调的,也是教会最该追求的,而当时“说方言”是正被哥林多教会津津乐道的恩赐,保罗强调这是最小的恩赐。各种恩赐都是神为着此生而赐予教会的,目的是使教会能够在地上发挥其功能,达成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身体的目的,所以这些只是为教会生活服务,也只在教会生活里才突显出其价值的;离开教会、离开今世,便将归于无有了。

read more
on 26 Feb 2019 4:32 AM
Chinese, Simplified

听众朋友早上好!我是朗朗,欢迎收听《同唱一首歌》。

       在今天圣乐欣赏的栏目中,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19世纪的一首音乐作品《慈光导引》(Lead, Kindly Light),又名《慈光歌》。这首歌的歌词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优美的抒情诗,歌词作者是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89)。纽曼是19世纪中英国最重要的宗教思想家 ,被誉为“伟大的英国人与圣徒”。

       纽曼1801年生于英国伦敦,是银行家之子,但15岁信主后就热心追求圣经知识。十九岁毕业于牛津大学后,父母希望他当律师,他却喜欢教会工作,曾在1828到1843这十五年间担任牛津大学校牧。

read more
on 25 Feb 2019 3:28 AM
Chinese, Simplified

帝璁:Michelle你好!欢迎来到节目中跟我们交流分享。听众朋友,Michelle是一位环保专家,有几十年丰富的职场经验;在教会里,她是一位资深的成人主日学老师,常在不同教会为弟兄姐妹解答与职场相关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请Michelle为我们回答的问题来自一位弟兄,他这样问到——

       我刚刚开始担任工程师这个职务,就很受老板器重,他把公司一项新产品研发的任务交给了我。但是,产品开发本身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这是我非常欠缺的。我去请教了有经验的前辈,可因为产品周期很短,他们也无法给我提供特别有用的指点。再加上我对很多现有的设备也很陌生,心里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现在,我们公司同时还有另外两个重要项目在进行,分别由两位资深工程师负责。我想,老板肯定难免会拿我跟他们做比较吧?而且,其他部门的同事也在看我这个基督徒怎么靠“神迹”扭转困局。我应当如何以神为首,在这个挑战中活出基督徒得胜的生命,甚至翻转职场文化气氛?  

       哇哦,这位弟兄面对的是个大挑战啊! Michelle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read more
on 22 Feb 2019 3:01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