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eronomy 6:4-9
亲爱的弟兄姐妹,大家平安,我是苏老师。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相会了。我们今天进入了第三课,即《门徒的世界观》。
有些人不嫁也不娶,立志过禁欲的生活,有些人则吃吃喝喝地过放纵的日子;有些基督徒认为教会举行义卖筹款是不应该的;有些基督徒则反对参与文化建设和政治活动……这一切的表达或想法都与他们的世界观息息相关。所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讨论世界观——你对这世界有何看法?圣经又是怎样教导我们的?
你怎么看自己在世上的名誉、地位、权势?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弟兄姐妹在教会奉献,教会又将他们的名字放在所捐赠的物品上,比如圣经、钢琴、礼拜堂的长椅或主日学课室等。你认为这做法是否是一种属世的表现?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经文:哥林多前书14:1-12
哥林多信徒高举并追求说方言的恩赐,认为说方言是凌驾于其他恩赐之上,是教会中的关键恩赐。他们认为说方言是圣灵同在的证据,因而只追求圣灵并不追求属灵的恩赐。保罗指出,一切恩赐皆源于圣灵,同是圣灵临在的证据,圣灵能力的表达,说方言只是恩赐其中之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只有“爱”,是我们应当追求切慕的最大的恩赐。但由于爱始终有别于其他恩赐,难以比较,保罗使用先知讲道与说方言比较,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价值上,说方言的地位很低,与先知讲道相差甚远。保罗把爱与属灵恩赐分开了。并未因强调爱而轻视其他属灵恩赐,也没将爱与属灵恩赐看作是同一类别的东西。爱是必须追求的,因爱是永远的,不可或缺的,但恩赐也不因此被轻忽。这里强调,信徒最当切慕的是先知讲道的恩赐。先知讲道与说方言两者的差异在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方言是对神说的,先知讲道是对信徒说的;内容不同,方言是只有神才明白的奥秘,说方言是奥秘不是知识,而先知讲道是人所能听懂的;效果不同,说方言是造就自己,而先知讲道是造就教会。造就自己当然重要,但并非每个信徒都必须有说方言的恩赐和经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因说方言自高自大,缺乏爱心,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知识、经历、事奉等都是我们生命成长的途径。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大家收听同唱一首歌,我是香畦。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一首歌是《最知心的朋友》,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话题。说到友情,我们可能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也可能会想到唐代诗人王勃的那一句著名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是啊,我们不是常常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不是常常问:谁是我的真心朋友,谁是我的挚友?今天这首歌《最知心的朋友》告诉了我们,耶稣就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不是说耶稣就是上帝吗?上帝怎么可能做人的朋友呢?亲爱的听众朋友,因为这是耶稣亲口告诉我们的。在圣经约翰福音15章15节这样写道,耶稣说:“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这里耶稣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我乃称你们为朋友。”
你好,欢迎收听“环球传播”制作的节目,我是帝璁。
我们在之前的一次节目中介绍了“理解层次”这个概念。说的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可以从低到高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处在不同理解层次的人对同样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进而采取不同的行动。
之所以要介绍这个概念,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包括基督徒)常常会陷在同一个或是同一类困境里面难以脱身。虽然有些困难的存在的确是出于神的心意,但也有的时候,我们是因为盲目而在一个困境里兜圈子,因为盲目而看不到出路。所以我们想借着对“理解层次”这个概念的讨论,跟您一起来审视我们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模式,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掉进同样的陷阱。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六个理解层次当中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