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谈到:青少年的危机、家庭素质的影响;分析父母与青少年之间鸿沟形成的原因;在塑造性格的时期,父母需要知道青少年儿女的成长过程,避免恶性循环;面对青春期儿女的不稳定情绪,父母应有怎样的态度?
有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以金钱和物质作为人生及自我身份的中心,那么你将会被自己对金钱的担忧或嫉妒所蚕食。你会愿意去做不道德的事以维持你的生活方式,而最终这将毁掉你的生命。但是,圣经上有一句话这样说,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今天分享的这首歌曲叫《恩典》,在歌中,我们可以听到耶稣是怎样来寻找、拯救那些因为过度眷恋这世界,以致陷入危险的人。
歌曲一开始唱到:“我曾是如此的眷恋, 似昙花一现的世界,以为黑夜最美 ,就算危险也无所谓,在罪恶边缘却浑然不觉,看不见身上已经伤痕累累”,这段话,是对所有还在迷途中的罪人最真实的描写,而主耶稣也像歌词中所说的“你寻寻觅觅 ,从不曾放弃…… 是你的怜悯 ,深厚无可比 …… 你慈爱声音 ,呼唤我如影随形 ”。耶稣到世上来,就是为要拯救那些陷入危险而不自知的罪人。
为什么从小在教会长大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开始不想去教会,开始对信仰产生质疑呢?其实,从人格发展的成长角度来说,一个人到了青少年阶段,大概12-20岁之间,会开始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是一件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对步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会做出许多看似反权威、反传统、反正常的表现,恐怕也不只是出现在教会的圈子里,也同时会出现在学校、社团、家庭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正好是处在独立思考能力最发达的阶段,是最活跃于探索世界观、价值观、各种信念和理想等等最重要的人生问题的时期。我是谁?我跟我现在生活的角色是否一致?我与我周围人的关系应该如何拿捏?孩子离开教会怎么办?
欢迎收看完整的视频《信仰传承从家开始》!
经文:创世记25:19 - 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