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hit "WEBCASTS"

Search form

Webcast RSS

Chinese, Simplified

   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欢迎收听由“环球广播电台”为您播出的圣经灵修系列节目“丰盛的生命”。我是主持人肖兰。肖兰在预备《约翰福音》的查经信息时,曾读到一篇小文章,觉得非常有启发。这篇短文的题目叫:“取与舍”。文中说“取”是一种本事,“舍”更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的确,有本事的人会取得许多东西,但有领悟力的人才肯舍弃。“取”与“舍”都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而只有本事的人,他的“取”很可能是一件自私的行为,只能带来个人的快乐,却很可能给周围许多的人带来损失,甚至,无智慧的“取”还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反过来说,没有智慧的“舍”,也很可能是件多余而没有意义的行为。所以,在“取”与“舍”里面包含着深奥的学问,必须要有智慧,才能在两者之间做适当的抉择。在待会儿的经文学习中,肖兰就要同您一起来看看主耶稣是怎样看待“取”、“舍”这个道理的,让我们也能从中领受人生的智慧。

        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是《约翰福音》12:12-26节。

read more
on 04 Jan 2017 2:12 PM
Chinese, Simplified

有一位听众向牧师询问:牧师您好,《罗马书》中“因信称义”和《雅各书》上的“因行为称义”都是原文直译吗?怎样解释两者的差异?

《罗马书》4:11节、5:1节都曾提到“因信称义”。“因信称义”是指一个罪人单单藉着上帝所赐的信心,信靠耶稣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于上帝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功、行为。

《雅各书》2:21、24节则提到“因行为称义”。那两段经文是说,亚伯拉罕因献以撒的行为而蒙神称许(创22:16-18),称他为义。“称义”就是被神算为无罪,是个义人。

一方面说人得救不是出于行为,另一方面又说因为行为被上帝称为义。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相信这也是不少朋友心中的疑惑吧?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牧师的解答。

read more
on 03 Jan 2017 2:12 PM
Chinese, Simplified
read more
on 02 Jan 2017 2:12 PM
Chinese, Simplified
read more
on 01 Jan 2017 2: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