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ew 5: 43 – 48
人生宝贵,也仅此一次!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如何能活出一个上帝认可,主耶稣悦纳的人生呢?让我们效法使徒保罗,清楚体会、明白把握福音的恩惠,建立正确的人生基础与目标,做出正确的价值取舍,行神指示我们走的路,完成神给我们的人生使命。
本期节目所用诗歌《仅此一生》由“小羊诗歌”原创。
肖兰同您一起查考《以赛亚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在同您一起读经的同时,肖兰自己也觉得对神的信心在不断的增加。是的,圣经的教训帮助我们对神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学习依靠神,活得更有智慧。
今天的经文学习,是要让我们看到神的谋略奇妙,祂的智慧广大,信靠祂的人必不会失望。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真智慧常常不能辨别,也因此就失去了蒙福的机会。
在预备今天的查经内容的时候,肖兰就想到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肖兰相信这个故事您也一定很熟悉。这个故事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这里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故事发生在古时候一个淳朴的年代,有一位敬虔的老人。是的,敬虔的人看起来常常是傻傻的,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愚公。可是上帝赐福他——他有和睦的大家庭和殷实的产业,父慈子孝,全家过着平安、敬虔、知足的生活。然而,幸福的人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在老人住家的门前,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他们出门的路。它让老人心里觉得堵得慌。老人瞪着大山说:“你要给我挪到海里去。”他决定要让大山搬个家。于是,他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当然会遇到一些异议,可是老人治家有方,信心坚定,全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他们把挖山、种地、日常生活等事情都安排妥当,全家人齐心合力地开工了。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谈到过修道主义对中古早期教会的贡献,到了中古盛期,修道主义继续发扬光大,而修道院,则逐渐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李振群老师在《透视教会春秋》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影响特别大的几个派别。
首先要说的是“本笃会”。此前节目中提到,本笃这位教会领袖设立了“本笃修道会”,其修道方式成了中古时期修道的主流思想。到了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本笃会已经遍布欧洲每一个角落,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修道会。不过接下来,本笃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当他们这个修道会声望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些世俗的因素开始进到了修道院里面。例如,随着修道院人数的增加,开支也水涨船高。虽然当时欧洲王侯很热心将土地、金钱等物送给修道院,但还是入不敷出。为了应付经济的需求,修道院就把一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负责这些事务的修道士在修道院体系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修道院就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另外,当时王侯的王位和财产一般都是由长子继承,为了确保小儿子一生衣食无忧,王侯往往选择把小儿子送到修道院,同时把大片田地赠予修道院,交换条件是让这小儿子负责管理所赠送的田产。修道院在经济压力之下往往会同意这样的安排,但如果这个进入修道院的王族后代继续奢华的生活,甚至道德标准低下,就无可避免会带坏修道院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