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50年左右,教会逐渐扩展开来,在这扩展期,两个重要因素对教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一个是,公元70年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一直盼望能够建立一个独立的以色列国。对犹太人来说,这个愿望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宗教信仰上的原因。他们盼望能够在自己的国家,按照祖先的传统敬拜上帝,所以不断发起独立运动。罗马帝国为彻底解决这个地区的叛乱问题,在公元70年派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并下令禁止犹太人在城内居住。从此,包括基督徒在内的犹太人,就再也无法以耶路撒冷作为信仰、生活的中心了。犹太人四散流离,进一步促进了教会在外邦人当中的建立。到了大约第二世纪中叶左右,教会就在罗马帝国各地逐渐地建立了起来。
与此同时,稳定成长的教会也经历着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早期教会组织形态的建立,主教制度渐渐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教会不是以“身份”来理解主教这个称呼,当时的基督徒所强调的,是这个职务的“功能”,所谓主教,就是主持教会事务的人。教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性效忠”,以及罗马帝国的行省制度,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主教制度的产生。这一制度的出现,使教会在制度上稳定下来,维持了教会的凝聚力,也帮助教会抵挡了异端的攻击,使早期教会得以在艰难岁月中持续成长。
思考:
亲爱的弟兄姐妹,平安!欢迎收听由“环球广播电台”为您播出的圣经灵修系列节目“丰盛的生命”,我是主持人肖兰。前不久,肖兰看到一篇文章,是外国人写中国人性格的,这位老外指出中国人都是“顺而不从”的一群。譬如说主人聘用一个厨子,事先跟他清楚说好面粉一定要搓好才放进炉子里烤,厨房里不能抽烟,不要招呼太多闲杂人等,不要带狗进去,以免弄脏食物;主人并且郑重告诫他,上一任的厨子正是因为屡劝不听而被开除的。新厨子在听这些吩咐时,表现的是一脸恭顺,满口承诺,并力言就他多年入厨的经验,从未将未搓好的面团放入烤炉,他绝不抽烟,也没认识几个朋友,他最讨厌的就是狗了。好,你说这样就诸事大吉了吗?不,一个星期不到,所有先前告诫厨子不要做的事都发生了。主人责问厨子,厨子就解释说:他一向是把面粉搓好才放入烤炉的,至于面包发不好,也许是炉火的问题,与他无关。他没有什么朋友,不过有时还是会有人路过找他,但这样的情况十年才发生一次。他基本上是不抽烟的,偶尔因为切了蒜头,才抽几口闢闢味;狗的问题嘛,狗都走了,还提来干什么呢?以后不会发生同样事情就是了。于是主人再次告诫不要让上述的事情发生,厨子再三保证、一诺千金。但其实我们可以想见,三天不到,一切坏事照旧。毕竟厨子从未想到要认真听从主人的吩咐,他的顺服只是表面的,就是不跟主人有正面冲突,不跟他吵;但他有自己一套做事方法,他只会做自己喜欢的事,从未打算改变过。
有听众来信:牧师您好,我今天听了牧者三分钟很受益,感恩!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盼望你在这个平台上给我解释一下,信主前妻子因丈夫有外遇离婚了,姊妹后来信了主,现在他俩都没再婚,姊妹可不可以和前夫再婚,圣经怎样教导,谢谢您 主恩同在!
牧师的回应
弟兄姊妹平安,本期节目继续谈谈离婚和复婚的话题。这位姊妹的纠结不是人怎样说,而是想了解圣经的是怎样教导复婚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律法的总纲是爱神和爱人;这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总原则;其次,我们要合宜地解经和应用;最后,每个个案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者综合之后才得出合乎圣经的结论。注意不要用律法主义来处理离婚或复婚。若有人主张淫乱是离婚唯一的合法理由,就一定会有人钻空子,只要想离婚,就去淫乱一番,然后再合法地离婚。我们来看一节经文,就知道摩西律法并没有规定淫乱是离婚的唯一理由。申命记24:1-4节说:“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就可以去嫁别人。后夫若恨恶她,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或是娶她为妻的后夫死了,打发她去的前夫不可在妇人玷污之后再娶她为妻,因为这是耶和华所憎恶的。”